寻访非遗文化,体悟乡村振兴
寻访非遗文化,体悟乡村振兴
——基础科学学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
赴长阳开展实地调研
新闻网讯(通讯员:曾子妍、郑妍仪 图片:王健申、程博)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历来是非遗文化圣地。有著名的土家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更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长期以来在湖北省文化艺术普及工作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和丰富经验。为了寻访非遗文化,探索农村发展变化、深入体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展开走访调查,走访非遗传承人7位,访谈百名村民,观看非遗展演1次,开展传承基地研学1次,参观文化展览2场,通过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现场研学、校馆座谈等方式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了解村民眼中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各种发展新态,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感悟。
体验民俗文化
志愿服务队6月25日上午出发,下午抵达长阳清江画廊。八百里清江,最美在三百里画廊,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赋予清江奇山秀水,似巨幅水墨画卷次第展开。志愿服务队前往清江画廊非遗演出剧院观赏了一场集原生态山歌、长阳南曲、骂媒、哭嫁、摆手舞等多种土家族民俗清江歌舞演出,让初到长阳的队员们真切的感受到土家民俗文化的魅力。
图为土家民俗情景歌舞秀《花咚咚的姐》
探寻非遗传承
“不唱山歌喉咙痒,嘴巴一张像河淌”。长阳山歌积淀着数千年土家人的文化信息,是乐园人民智慧的结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山歌的鼎盛时期,景峰、乐园是长阳山歌的主产地,最具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6月27日,志愿服务队寻访了长阳榔坪镇秀峰桥村(原乐园乡集镇)73岁的“土家族歌王”、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秦道菊老师,听她讲述了与长阳山歌之间的故事。秦道菊老师笑着告诉实践队员们,榔坪山歌是当地农耕文化最自然和充沛的感情源泉,有劳动歌、叙事歌、哭嫁歌、催饭歌、情歌等等,其中尤以劳动歌和情歌最为丰富和广泛。形式上有一声号、二声号、九声号、五句子、川号子、杂号子、急鼓溜子、对声子、摆尾龙、小调等三十多种。交谈中秦老师兴致勃勃地现场演唱了几段山歌,高亢明亮的嗓音,婉转悠扬的腔调,起承转合,就像是滴在水中的墨,一层一层扩散到每个人的心里。
图为采访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秦道菊
图为秦道菊老师在采访现场演唱长阳山歌
访谈结束后,志愿服务队还有幸遇到乐园(后乡镇合并为榔坪)文化站原站长,73岁的覃万馥先生介绍了当年乐园在县文化部门的有力组织推动下,以传统山歌蕴藏知名的乐园八角庙为中心点,对民间山歌进行了挖掘、搜集和改造,他们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按老调子填上新歌词,让歌手们在田间传唱。还回忆了当地曾经坚持了28年的乐园文化节,“乐园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提高了长阳山歌的知名度,促进了山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也发现、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文艺爱好者,对长阳山歌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助推作用。新时代的土家山歌,正在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加油、添彩。”覃万馥说。
图为采访原乐园(后乡镇合并为榔坪)文化站站长覃万馥
当天,志愿服务队还采访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颖辉,他详细的介绍了长阳“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人为中介、以老百姓为主体,发展传统基因,保护整体生态”的非遗整体性保护模式。“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就是要通过人本化传承,让非遗文化闪耀岁月深处,点亮现代生活”。
图为采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颖辉
传承基地研学
成立于1994年的毕兹卡民俗文化村,是长阳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也是文华学院湖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基地。6月28日下午,志愿服务队来到长阳比兹卡民俗文化村,长阳巴山舞创始人、老艺术家覃发池老师为师生开展了“认真学习传统,坚持发展创新”的主题讲座,讲座中覃老师载歌载舞,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撒叶儿嗬”的过程中“守正不守旧”、创造性的传承非遗文化的艺术实践,引发了队员们的共情和共鸣。
图为长阳巴山舞创始人覃发池老师为志愿服务队师生开展讲座
图为覃发池老师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学习长阳巴山舞
参观文化展览
6月29日上午,志愿服务队参观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馆通过文字、图片、蜡像、声光电等形式,再现了长阳的民俗、舞蹈、服装,高亢嘹亮的山歌,典雅隽秀的南曲,粗犷豪放的撒叶儿嗬,婀娜柔美的花鼓子……这些发端于长阳山野田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展现着千年巴土文化的迷人风韵。长阳非遗的独特魅力,令队员们流连难舍。
图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民俗“打喜”场景蜡像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长阳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展厅中展出了包括国画、油画、数字手绘、书法、摄影等类别的36幅优秀作品,县文化馆还从县博物馆请出馆藏油画《土家新娘》为本次展览助力。展出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让队员们感受到了近年来长阳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展现了长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队员们参观 “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长阳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校馆座谈交流
7月1日上午,县文化馆领导与队员们进行座谈交流。杨彬彬馆长向大家介绍道:“文化馆工作看似千头万绪,实际上主线非常明确,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谈到在文化馆所走过的70多年历程中,一直不间断地在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多项重要荣誉。他动情的讲到:“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像你们这样的新时代青年投身传承瑰宝,延续文脉的事业中来。”
图为座谈交流后合影
中午,队员们对长阳比兹卡民俗文化村的部分演员进行了访谈并开展了艺术交流。汪荣超、曹锋、王李平等五位省、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他们分享了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撒叶儿嗬及长阳山歌的经历,同时还告诉队员们,传承这里民俗文化的,大部分都出生于艺术世家,他们的祖辈总有一两门拿手的专长。从20多岁年轻人,到80、90岁的耄耋老人,这里的每一位传承人几乎都会演唱100首以上的民歌。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每一位传承人的内心都有着坚守的情怀。
图为师生对非遗传承人汪荣超等进行访谈
最后,民俗文化村的演员们进行了撒叶儿嗬和山歌的现场展示,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们也教他们跳了中国古典舞、傣族舞和蒙古舞,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图为队员们与民俗文化村的演员们进行艺术交流
开展实地调研
“读山读水读振兴,风光不与旧时同。”为调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文化振兴情况,志愿服务队编制了100份调研问卷,在榔坪镇秀峰桥村、龙舟坪镇王家棚村与村民用心“唠家常”,了解村里文化保护、建设和发展情况。当队员们就生活幸福感状况对村民进行采访时,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的村子宜居宜业又和美,文化生活也正变得越来越丰富,这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图为队员们在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队员们在调研结束后的交流中谈到:“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长阳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们因为热爱而坚守在基层文化阵地,传承传统文化。县政府和当地文化部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着新气象。”
(审核人:陈婷)